瑞普动态

滑动了解更多

高峰论坛趋势篇|以“大食物观”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发布日期:2023-11-30
分享:

“2023营养健康食品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营养强化剂及特种营养食品专业委员会行业年会”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大会很荣幸邀请到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他在本次峰会论坛上进行了“大食物观与健康中国建设”的主题报告。

报告围绕大食物观进行展开,延伸至我国居民膳食营养健康现状,最后提出倡导有利于人类健康和环境膳食方式的关键政策,对引领食品相关企业改善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大食物观的宗旨是满足基本的营养需求

丁钢强所长谈到大食物观的主旨是希望有更多的种类、更多的途径和更多的方式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食物需求。

作为食物的第一个要素就是满足基本的营养需求,能解决我们全球的饥饿问题。同时也要保证食品安全,并且食物的环境要求是具有可持续性。另外食物能保障人类的健康,因为人们的饮食与慢性病的患病率有高度相关性。同时在大食物观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要减少食物的浪费。

二、我国食品产量发展趋势

建国以来,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下降50%,但需要养活的人数大幅增长了1.6倍。丁钢强所长谈到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约18%的人口,这是包括食品添加剂等等在内的所有食品科技发展的结果。

丁钢强所长建议我国除了使用广为栽培的粮食类、蔬菜类、水果类的资源以外,同时也应该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有效开辟新的食物资源。比如向海洋资源、昆虫资源、野生的植物资源来要食物,现在也可以用微生物发酵等方法增加食物的资源和种类。

从1980年到2012年的30年当中,中国整个食物的产量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等增长幅度是非常大的,另外包括肉类、禽蛋、水产品、牛奶、油料作物等都在不断的攀升。我们国家人均的粮食产量大概483公斤,人均的粮食消费量是144.6公斤,另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粮食,会用于饲料和其他的食品加工业。

丁钢强所长详细介绍了我国农牧渔业和肉类的产量变化,在近十年中,肉类的产量基本上保持稳定,其中猪肉是最多的,同时牛羊肉也占了一定的分量,禽肉整体量处于饱和状态。总体动物性食物的肉类是有所上升,这是我们食物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来看,近几十年都有不断的上升,渔业总产值也在上升,但是上升的幅度不高。所以从这两个数据变化可以看到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肉类中,牛羊猪肉的消费量是比较高的。而相应的禽肉和鱼肉类的产品量不高,消费量一直没有太大的上升。所以丁钢强所长站在健康角度上提出这些食物结构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另外,食品生产科技创新让很多的食品能够藏粮于食,藏粮于民,让食物保存更久。丁钢强所长谈到在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用到食品加工技术当中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也是为养活全球这么多的人口是必不可少的。

三、我国居民膳食健康现状

有研究表明,食物是决定你能活多久的重要因素!

丁钢强所长谈到饮食对健康的影响甚至比空气污染的影响更大,所以在接下来的报告中,丁钢强所长主要对我国居民目前的膳食结构和健康的状况进行了详实的分析报告。

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和慢性病的情况到底是如何的?在柳叶刀期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看到,我国与美国、非洲、欧洲相比,有明显的特点,比如我国居民钠摄入过多,而全谷物、水果、坚果类、ω-3脂肪酸、牛奶、膳食纤维摄入太少等等。相应的精制谷物、红肉、加工肉、含糖饮料摄入太多,这些都是影响我国居民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1.造成心血管疾病死亡的膳食影响因素

丁钢强所长团队发表在柳叶刀子刊上的一篇文章表明,以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作为我们中国人膳食影响因素的一个终局来看,我国居民的钠摄入过多,水果、ω-3脂肪酸、蔬菜、全谷物太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

丁钢强所长谈到在这些摄入少的食物中,我们的食品工业相关企业可以有更多的思考,如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国的消费者能更多消费这些呢?


2.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A、脂肪功能占比过大

在我们碳水化合物占功能比逐步减少的同时,脂肪的功能比从1982年只有18.4%的低水平,已经上升到了35%。丁钢强所长谈到脂肪功能比在20%-30%是比较健康的,而现在全国平均已经远超30%。而且超过30%脂肪功能比的人数达到了64.7%,还有31.7%人群的脂肪功能比超过了40%。

B、全谷物和粗杂粮的摄入量过低

丁钢强所长指出我国居民全谷物和粗杂粮的摄入量在不断下降,在80年代粗杂粮和薯类是作为主粮,而现在只是我们一日三餐当中的一种点缀。

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人群,粗杂粮的消费率现在都处在比较低的水平,包括男性和女性。相对来说,60岁以上老年人的粗杂粮消费比例相对要比年轻人要高一些,但总体消费水平都比较低。

这种食物摄入较少的原因可能是我国居民在吃饭时更注重口感,而粗杂粮相对来说口感是比较差的。所以如何通过深加工让粗杂粮也能够达到更好的口感?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水平,在食品加工业当中可以做更多的工作。另外,食品添加剂是否也能给粗杂粮增加品质和口味,做更多的贡献呢?

C、畜禽肉摄入量快速增加

动物性食物在快速的上升,摄入量消费量也是在快速上升。每人每天从82年总的动物性食物的量只有60克,到现在上升到160克以上,而且增加的主要是畜禽肉类。奶类有所增加,但全国平均增加的幅度并不大,所以需要进一步的推动。另外水产品也有所上升,但近几年平均消费量并没有上升。

所以怎样让动物性食物当中的畜禽肉类和水产品类在每人每天的消费量或者摄入量占到1比1的比例,仍然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另外水产品的口感较差,需要食品加工业给予更多的科技投入,改善其口感。

另外,新型的肉类资源也在不断的涌现,比如人造肉,其中的细胞培养肉是最近讨论比较多的。但现在细胞培养肉还只是细胞,而像天然养殖的肉类里面组分多,所以还是限制了它的消费。丁钢强所长谈到,随着科技的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细胞培养肉会更多地进入百姓的日常餐桌。

D、乳制品摄入量过低

我国居民的乳制品摄入量低于欧美国家同人群,只有他们的三分之一。所以需要向公众做更多的宣传,乳制品是增强身体健康的一个基础。另外,丁钢强所长还谈到,希望也能够进一步增加植物性乳的消费,推动每人每天两杯奶,豆奶和牛奶齐头并进,因为大豆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好处是非常多的。

E、蔬菜水果摄入量严重不足

我国居民的蔬菜和水果摄入量是严重不足的,尽管我国家与其他国比,蔬菜摄入量是较多的,但是跟居民膳食指南来比是远远不够的。

F、新资源原料的开发与利用

在新食品原料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卫生部门最近在不断地推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这些来源的食物新资源。包括最近新型的甜味剂,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生产,这些都扩大了食品的资源和食品的原料种类,这也是大食物观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补充。

丁钢强所长指出前期已经发布了四个主要慢性病的食药食养指南,在食养指南当中,对传统基础食品又是药品的品种,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和推广方法。另外,菌皂类、昆虫类和其他类的食品提取物也是食品新资源。

丁钢强所长谈到希望通过健康所监测数据的变化,来推动我国食物结构的进一步发展,让更多的好食物满足我们中国人健康的需求。


3.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现状

从营养健康所监测的数据可以看到,我国居民整体营养状况和体格在不断地改善,原来生长迟缓率比较高和新生儿低体重率比较高的情况,现在都降到了比较低的水平。

同时也发现我国居民慢性病越来越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比如高血压的患病率现在平均已达到27.5%,糖尿病成人平均患病率11.9%。60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达到20%以上,高血压患病率达到了35%。另外,超重肥胖在成人当中达到了50%以上,我国居民的肥胖主要是中心性肥胖,即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丁钢强所长提到在2021年营养健康所与相关部门合作在柳叶刀主刊上发表了中国居民BMI指数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从2004年的22.7上升至2018年的24.4,这个上升的幅度还是非常快的。并且在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也有同样的问题,在生长迟缓率不断下降的同时,超重和肥胖明显的上升。这也提示我们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情况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所以从这些数据上看我们在健康这条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健康中国建设的相关政策

最近几年,我国不断出台有关营养发展的计划和要求,2017年国民营养计划发布以后,2019年又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合理膳食行动位居第二。同时也发布了一系列纲要,包括妇女发展纲要和儿童发展纲要。

丁钢强所长强调在健康中国行动中的15个行动,除了合理膳食行动是营养方面的专项行动以外,其他14个行动也与营养有一定的关系。另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在2022年更新了第五版,其中有八条膳食指南准则对我国居民的饮食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丁钢强所长指出希望通过相关食品行业不断地努力,让我们中国人的膳食在吃的美味的同时,也要吃的营养,更加要吃的愉悦,达到最终的目标是吃出健康。也希望通过像食品添加剂协会这样的社会团体和行业组织,不断地来规范指导满足不同需求的食物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快食品加工的营养化转型,让我们中国人有更多好的食物。

本次活动聚焦营养健康食品产业的发展和创新,通过专家们的分享交流,梳理聚焦,为企业提供思路和解决方案。对于进一步提升营养健康食品产业的关注度、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